智能摘要
2025年6月底,TEMU在加拿大实施升级版包税政策,覆盖本地仓、半托管及“本对本”发货模式,并涵盖GST、HST、QST、PST等多项消费税。用户可在下单时享受最高15%的税前抵扣,平台吸收制度成本,缓解商家压力。政策通过灰度测试逐步推广,已吸引多个品类卖家主动申请半托管。当前中国出口面临外贸环境变化,TEMU借助包税策略为中国产业链争取缓冲,相较SHEIN和亚马逊,具备显著差异化优势。此行动被视为中加跨境电商格局未来长期变革的开端。
作者:刘颖风
2025年6月底。

TEMU再次出手。
加拿大包税政策,全面扩围。
不仅非本地仓适用。本地仓、半托管、甚至“本对本”本地发货也全都覆盖。
美发加商品。一次性纳入。
GST。HST。QST。PST。这些复杂又繁琐的消费税金,现在都由平台来“扛”。
用户下单时,直接税前抵扣。抵扣比例最高15%。
简单粗暴。直接有效。
TEMU。不光补贴卖家。现在,连买家缴的税,也开始补。
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运营活动。
这是一次对中加跨境贸易模式的逆袭式重构。
外部环境:加拿大加税,中国卖家压力倍增
时间线拉回到今年3月。
加拿大财政部宣布强化电商平台税务申报。
要求平台对商品的进口环节税费承担更多责任,提高商品入境合规门槛。
这让很多中小商家头疼。
“原本一单赚2块,现在光税就要贴1块。”一位主打小家电的东莞商家无奈。
但TEMU的动作,让形势逆转。
“直接平台抵扣税费,消费者下单不用多付一分钱。”
“我们商家,不用担心税率波动,回归拼产品、拼价格。”
平台逻辑:从价格补贴到“结构补贴”
TEMU不止是“砸钱”。
更是在从单纯价格补贴,升级为结构性补贴。
简单说——
以前,TEMU补贴一条裙子10元。现在,它替你把“你也搞不清的消费税”一并消化了。
这背后,是TEMU对全球本地化运营的一次全链路重塑。
我们看到:
加拿大本地仓逐步完善,配送效率大幅提升;
“本对本”发货计划加速,合规性增强;
消费税包税比例根据省级差异,精准补贴。
不是简单“砸钱买用户”。
是“花对钱,留下人”。
灰度测试开启:抵扣额度随省变化
目前,TEMU已在部分加拿大用户中灰度开放新税务补贴机制。
记者在测试页面发现:
用户选购“加仓发货”商品时,平台会自动识别省份;
根据用户所在地,如魁北克(QST+GST)、安大略(HST)等;
系统实时计算税前可抵扣金额,最高减免可达15%。
这意味着:
用户看到的是“含税价”,平台替你付掉消费税。
无感知。低门槛。
更贴合加拿大本地消费者购物习惯。
卖家反馈:这是“真正能冲”的政策
东莞某女装品牌卖家告诉记者:
“以前最怕加拿大单。运费高、税太杂,容易出错。”
“现在有TEMU包税,就像我们提前包干了所有成本,省心。”
记者采访发现:
多数卖家已主动申请转入“半托管”;
高频类目如服饰、美妆、生活百货首批受益;
甚至有工厂型卖家专为加拿大站点组建独立供应链。
这波节奏。被很多人形容为:“比去年美国站第一波冷启动还猛。”
大背景:出口高压下的破局策略
值得注意的是。
这波包税补贴政策,不止是电商“内卷”。
它和当下的宏观出口环境密切相关。
我们知道:
2025年上半年,中国跨境出口总值增速放缓;
美欧加等地贸易保护主义上升;
多国调整电商平台合规准入政策;
外贸企业普遍面临**“订单回流慢,单量波动大”**问题。
而TEMU包税动作,在某种意义上:
是平台用自身议价力,为中国产业链争取缓冲区。
它不是让中国产品变贵,而是让平台吸收外部制度成本。
这种做法,前几年在中国制造业几乎不可能。
但现在,有平台在前头“顶住”,给商家喘息机会。
这,是平台实力,更是格局。
对比分析:SHEIN、亚马逊未跟进
目前来看,TEMU是唯一一个在加国推“全链路包税”补贴的大平台。
SHEIN依然以轻平台策略为主,未涉及税金垫付;
亚马逊虽然具备本地仓体系,但未对消费税提供类似“减免”逻辑。
这给TEMU带来了极大差异化空间。
消费者买得更便宜。
商家卖得更简单。
平台在中加贸易博弈中拿到了“最前端”的用户资产。
写在最后:这不是短促营销,而是长期战争的开场
很多人还没意识到。
包税,不是营销;而是全球合规博弈的主动应战。
如果说,前几轮平台补贴是在“烧钱买订单”。
这一次,TEMU是在“用制度设计,买下增长”。
这不是一个月的红利。
这可能是未来5年,中加跨境格局变化的转折点。
写给所有还在观望的商家:
看懂了,就快点上车。
没看懂,再等等就来不及了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!
立即登录
TEMU这波操作真的可以啊,考虑挺周到的 👍
商家压力肯定小多了,不用整天算各种税
不懂就问,是不是所有品类都有这个包税?
加拿大的税确实头疼 我之前买个小东西光税就给了16% TEMU这波真的爱了
这是要跟亚马逊正面刚啊!
有点好奇TEMU怎么解决各个省税率不一样的问题
我之前做小家电外贸的 加拿大单一直都很难做 现在终于看到希望了!
感觉还是有点悬 平台撑得住这么重的补贴吗?
快点推广到全品类吧 等不及要下单了